日期: 12月27日
攝影/柏宏
文字報導/于
天未亮的清晨,就有義工為此次參與英文參訪之旅的同學準備著熱豆漿和包子, 在知客處,還有義工菩薩等候著報到的同學,讓人感覺溫暖又親近。七點鐘,準時從法鼓山台中分院出發,一路上,此次活動主辦人謝舒妃菩薩一一介紹參與此次活動的義工菩薩並說明我們要前往的目的地的背景還有意義。
九點鐘抵達目的地桃園齋明寺,天氣變的不冷了,迎面感受而來的是桃園菩薩的好客及熱情。由林君鵬師兄及李安石師兄帶領我們去了解齋明寺的歷史,去挖掘它的故事,感受它的美。
師兄從外部景觀開始做介紹,第一個景點: 心塘 何謂心塘? 顧名思義,這池塘的形狀就像一個「心」字。「心」上有兩點,代表的是「龜」和「鶴」,而這兩種動物在中國文化裡代表的是長壽。心塘後方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師兄還向我們解釋觀音菩薩像背後有一支荷葉桿,它的功能是幫菩薩遮陽的。
「心塘」旁,第二個景點: 升旗臺 上面題有「常樂我淨」四字;升旗臺是在西元1937年世界二次大戰時成立的。
讓我們走近齋明寺的內部,它和一般的寺廟不一樣,三合院建築,像是一般住家一樣,寺廟內沒有香煙裊裊的景像,有的只是一聲接一聲不間斷的佛號聲…. 黑瓦、白牆、紅磚、左虎口、右龍門,穿插儒家思想,左門進,右門出,其象徵意義:不入虎口。再瞧瞧齋明寺的屋頂,像極了燕子的尾巴,正中央還有一顆火紅的珠,名叫:摩尼珠。其實啊~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顆摩尼珠喔,摩尼珠象徵我們內心的佛性!
由齋明賜牌匾往下介紹,牌匾上兩個福字,它是用螭虎造型製作的,福字的功能像是古代女子的髮髻,整個鞏固住齋明寺,保護著寺廟。而螭虎是甚麼? 藉由林師兄活動式的ppt,我們了解原來螭虎的英文:Surrounding Furnace Furnace指香爐,所以中文的成語是螭虎團爐。而團(台語)像中文的”傳”,所以有「傳承」、「多子多孫」意涵。守護著齋明寺大門的不是石獅,而是椒圖,又名抱枕石,祂是皇帝的第九個兒子,生性害羞,故把頭捲在裡面。排扁最左邊和最右邊是瓷頭,左瓷頭的圖騰有松、鶴、兩隻鯉魚,代表尚好及利上加利;右瓷頭的圖騰有竹、鹿,代表得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