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丈性尚法師 圖.攝影/釋慧開
結交道友寧願靜靜沈默、也不要攀緣,
善的道友能幫助提升我們、
結惡的道友容易使我們墜落。
....................................................
精進辦道
欲斷惡趣,因即須先思惡趣苦,乃能生起怖畏,由怖畏乃能斷除惡業,
故應常思三途苦,提醒自己精進辦道。
行者往內觀照,往內省察、往內開發、事理相應、無處不應、福慧增上。
.................................................................................................................
文/如悟院長 圖.攝影/釋慧開
不要固執
千萬不要固執於過去的事物,因為事物永遠在變化。
..............................................................................................
文/如悟院長 圖.攝影/釋慧開
諸法因緣生
緣起論:「諸法因生,諸法因滅。」這個是緣起觀,所以說是緣起空。緣起一定要有結果,好比一棵樹能夠生長,一定要有土地、陽光、種子、水份、空氣,這一棵樹才能完成。龍樹菩薩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世間萬事萬物一定要有空間,有性空的空間,世間所有萬事萬物都是假名安立的,沒有實體。「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經》上所說:緣起的甚深義──「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對於佛陀的緣起論要好好的研究。
佛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吾佛大沙門,常做如是說。」佛陀悟道緣起論,眾生有生、住、異、滅,我們的心也有生、住、異、滅這個是緣起,六道輪迴有因有果,凡事脫離不開緣起。我們要解脫,必需要悟道,緣起性空的理論。了解了一切法不可得才能破疑群。五蘊生有分別就會造業,了解緣起性空,不起貪、瞋、痴就不會去造業,就不會有業障。反之有貪、瞋、痴就有業障,有業障就有罪障,眾生就是這樣有六道輪迴。佛陀講造善業得善果,造惡業得惡果,善業人天果報天人、阿修羅、人道,造惡業畜生道、餓鬼道以及地獄道三種惡道。所以,今生大眾要好好修行,才能朝向善道步入解脫之行。
..................................................................................
文/如悟院長 圖/釋慧開
菩薩利他行
大乘修學的階位,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所修之十種利他行。又作十行心。今天說明其中三個階位。第一種是歡喜行、第二種是饒益行、第三種是無瞋恨行。出家人要修忍辱心,「十行心」中提到:「修忍辱、離瞋怒、謙卑恭敬、不害自他、對怨能忍。」我們是修行人,不能發脾氣、不能有瞋恨心。出家人有瞋恨心,去到那都不會受他人所歡迎。一個出家人聽聞佛法、聽佛陀的教訓,還無法改變自己的習氣煩惱,這就是聞法沒有入心,所以,就無法改變自己的煩惱,這就不叫做修行的人。
不單單要忍辱、不要瞋恚、平時做人要謙卑、要恭敬別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一個人不謙卑、不恭敬、自大傲慢,這個人際必然一定不好,一旦,遇到任何困難,人家也不會幫忙。所以,對人要有恭敬、要明白謙卑對治我慢。《在法華經》:佛陀特別稱讚「常不輕菩薩」,因為「常不輕菩薩」無論對在家或出家眾都不敢輕視他,他人有過都自己承擔,而且都對他們很恭敬,因為他看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不敢輕視他人,因此他的精神受到佛陀的重視。
「常不輕菩薩」,這種精神是不容易建立的。現在的同學,師長罵他幾句,他就不開心而且會反抗。其實我們要尊重指導我們的人,你不重視、或輕慢老師,對我們是不好的。同時也表示自己聽佛法,而法乳沒有入心,所以脾點很大,一點都沒有改變。我看很多出家幾十年,那個脾氣比在家人還要沒有修為。出家幾十年,一點都沒有改變,那你出家做什麼?出家就是要了生死,脫離生死輪迴,而這種習氣還改不了還在造業,這那能解脫?這是不可能的。佛陀的教誡是要我們止惡行善,每一個念頭都要生起善念,不可以有任何的惡念。要特別的注意,出家人受戒一定要持戒清淨,遠離造業及煩惱。有很多的煩惱就是因為有業障,有業障才會覺得有痛苦,有善念就會造善業,有惡念就會造惡業,凡夫眾生應該要戒慎恐懼。希望同學要牢記忍辱、離瞋怒、謙卑恭敬、不害自他、對怨能忍同時戒慎恐懼。
...........................................................................................................................
文/如悟院長 圖.攝影/釋慧開